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廿载风雨路,砥砺铸辉煌:南通大学开展“我和我的通大”离退休人员口述校史系列访谈
发布者: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发布日期: 2024-09-06 阅读人数: 10

历史的时针拨回到2004年11月28日,南通大学正式揭牌。江苏南通这个基础教育实力雄厚的城市,真正拥有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二十载风雨兼程,南通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联合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在南通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之际开展“我和我的通大”离退休人员口述校史系列访谈。项目组围绕筹建南通大学等主题,先后访谈了原南通大学筹建委员会副主任袁靖东;专业学科发展规划办公室负责人凌锦申,成员吴扬、丁富生;基本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保永春,成员陈永涛;综合办公室成员徐放等人。挖掘合并组建期间的口述校史资源,回顾通大人拼搏奋斗的创业历程,记录离退休老同志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的感人故事。

仰望星空  擘画“大学梦”

“江苏省教育厅:三校合并组建综合性南通大学,有利于拓宽学科范围,突出学科特色,促进专业相互渗透,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高层次的人才,使南通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适应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是访谈中袁靖东提到的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在2001年12月31日向江苏省教育厅提交的《关于合并组建南通大学的联合请示》中的一段话,就此揭开南通大学合并组建的历史帷幕。

访谈袁靖东

袁靖东用“天时、地利、人和”六个字概括南通大学的筹建工作。他指出:“天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如火如荼;地利是江苏省内扬州大学等高校的合并组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样板,七百万江海儿女渴望拥有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呼声也在水涨船高;人和是当时的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三校人心齐、泰山移,经过长期酝酿,对合并组建南通大学已形成共识——三校教职工热切期望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步伐,做好合并组建工作;三校领导也紧紧把握这难得的机遇,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推进南通大学的组建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组建筹委会开始各项工作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脚踏实地  织造“强校梦”

在三校师生齐心协力、万众一心的努力之下,2002年2月22日,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发文成立南通大学筹建委员会,原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冒瑞林担任筹委会主任,袁靖东任副主任。筹委会下设综合办公室、专业学科发展规划办公室和基本建设办公室三个办事机构。徐放介绍:“为充分平衡三校关系,各抽调三校的三名中层干部进入三个办事机构,同时在抽调人员中分别选择三校的一位中层干部担任所在办事机构负责人,即保证三个办事机构均由三校中层干部组成,同时三个办事机构的负责人也分别来自三校。另外,筹委会工作地点也不在三校,而选择了南通农校(今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

徐放展示筹委会历史照片

据多名受访者回忆,2002年4月5日,筹委会召开全体委员和工作人员会议,根据筹建任务安排了筹委会委员的分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同月9日,所有工作人员进驻工作地点集中的办公,南通大学筹建工作由此全面铺开。

统一思想是访谈中徐放反复提及的词语,她坦言:“筹建期间,三校不可避免存在磨合期。为尽快缩短磨合期,加快筹建进程,筹委会始终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南通大学’意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召开筹委会或筹委会扩大会议,印发工作《简报》、开展‘我心中的南通大学’演讲比赛、‘走向南通大学’火炬接力、‘建南通大学、展学子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我为南通大学献一策’有奖征集、组织师生参观中心校区等各类活动,深入宣传组建南通大学的重大意义,激发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思想上凝心聚力,在工程上狠抓质量,筹建期间南通大学中心校区(今啬园校区)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对于这一点,保永春和陈永涛均记忆犹新。访谈中,保永春向项目组展示了当年由他及基建办公室起草、修改的各类基建文件,并介绍:“尽快启动并推进新校区建设,是申报组建南通大学的必备条件。”

保永春展示新校区建设各类材料

陈永涛讲述了选址、征地、拆迁、规划、建设等一系列工程时的各个细节,他们在工程现场指挥建设,仅用一天完成5千米围墙的修建,牺牲夜晚休息时间,组织工程技术与安全人员培训,以提升工程队技术水平,保证校园高质量建设。陈永涛特别提及新校区校园行道树的选择,他说:“我自己去了浙江萧山的香樟树园实地考察,才最终敲定了这批树苗。你看20年过去了,现在校园里的这些香樟树依然郁郁葱葱,象征着学校也在蓬勃发展。”

访谈陈永涛

保永春回忆:“2004年南通大学新校区正式交付使用后,我们如释重负,有一次吃完晚饭,我和同在基建办公室的葛志明心照不宣,一起前往新校区湖边,看到我们整个校区里一片灯光,楼宇一栋栋建立起来,我们两个泪流满面。为什么会哭?一是辛苦,二是感动,三是欣慰。我们看新校区,就像看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作品一样,可能只有我们亲身经历建设全过程的人,才有这样的心理感受。”

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合并组建,除了硬件设施保障到位外,更重要的是软实力的提升,学科建设、院系设置、专业水准等是大学综合性的重要体现。这个重担,由学科办公室承担。吴扬说:“我是学医的,凌锦申是学物理的,丁富生是学文学的,我们三个来自三个截然不同的学科门类,但这不正好体现了学科办公室的特点吗?我们实现了学科和人际的融合,成为‘交叉学科’的一次有效‘试验’。”

访谈吴扬

凌锦申讲述:“工作伊始,筹委会确定首要任务就是对照国家设置综合性大学的基本条件和要求,深入调查三所学校教学、科研、师资、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现状,找出差距。对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充实提高,务求达标。我们参考学习数十份成功组建综合性大学的案例,基于南通本身教育需要,不断调整优化方案,对南通大学学科建设进行细致规划,最终形成了今天这样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根基。”

访谈凌锦申

筹建期间,由学科办公室起草了合并组建南通大学的论证报告,它在筹建期间发挥了关键作用。关于这份报告,丁富生回忆:“论证报告一共写了十一稿,最初的一稿大概有11万字,经过了长达两年的调查研究再修改,最后提交的报告大概是1万字左右。为了这一份报告,我们走访了南通各个局、各个部门,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我们学科办公室乃至筹委会全体成员的心血与汗水,相当不易。”

访谈丁富生

一次次往返磋商,一沓沓手写资料,见证了南通大学合并组建的艰辛与不易。访谈中,多位受访者均提及“非典”事件对筹建南通大学的影响。他们冒着感染与隔离的风险,特殊时期仍以大局为重,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稳步进行。

银发增辉  共绘“中国梦”

欣逢南通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建校112周年,袁靖东等每一位受访者,均对学校表示祝福与期许。

袁靖东用“昨天、今天、明天”六个字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学校的祝福。他说:“对于昨天,我们应认真回顾国家与学校的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好好整理,用心珍藏;对于今天,我们要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展现出学校的精气神,让学校各项事业与党和国家一同欣欣向荣;对于明天,我由衷希望青年学子珍惜时代,珍惜机遇,勇敢逐梦,用智慧和才华书写人生绚丽篇章,早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袁靖东与项目组合影

凌锦申、吴扬、丁富生、保永春、陈永涛、徐放等受访者同样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和学校的祝福。他们表示,合并后的通大实现了七百万南通人民的大学梦,代代通大人也在为“尊师重才、筑原造峰、改革驱动、开放融合、文化引领”的“强校梦”接续奋斗,作为过来人,衷心祝愿学校可以蒸蒸日上,与党和国家一同再创新的辉煌。

据悉,本项目由南通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与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联合发起,聘请专业教师担任访谈与整理工作,以南通大学离退休老领导、老教授、老员工为访谈对象,围绕南通大学合并组建等主题,开展口述校史资料收集与整理。项目旨在积极响应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文化引领战略”,实施“文化赋能行动”,弘扬新时代通大精神,充分展示离退休老同志的优良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南通大学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南通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