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同志园地  银发风采
一心向党不动摇——访我校退休干部沈玉华
发布者: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发布日期: 2021-08-31 阅读人数: 119

“付出越多,感情越深。”已有50年党龄的沈玉华,虽已退休,但仍醉心关工委工作,不忘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沈玉华17岁参军,荣获3次三等功,曾被评为宣化炮兵学院“优等生”,被原北京军区评为“优秀旅政治部主任”等称号。他26年的军旅生活留下了光彩熠熠的青春印章。

“1969年那时候正碰上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苏关系已经处于战争状态。本来我们这个老部队是在福建,因为要‘北上抗修’,就把部队往山西调防。”说起参军的时光,沈玉华有说不完的回忆。

 “当时十七岁来到了部队,没有新兵连,昼夜施工三个月,掉皮掉泪不掉队就是当时的状态。”沈玉华至今都记得在黄土坡里挖工事的日子。由于踏实肯干,当时的班长安排沈玉华当话务兵,并主动当起了他的入党介绍人。“多亏了老班长对我的操心,一步步带着我走,让我从比较单纯到有心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沈玉华谈及自己的老班长时难掩内心激动。

“当时入党很难,1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入党。”谈到入党时,沈玉华十分激动。“那时候我只知道入了党就是好同志,我肯定要不顾一切加入党组织,向党组织靠拢。”每天三个半小时的学习,他特别认真,把毛主席语录背得滚瓜烂熟。1970年,表现优异的沈玉华当上了班长,距离他对自己“做实事,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沈玉华申请入党时还遇到了一些小插曲,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的时,他以为要注重文字表达,特地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诗朗诵”,没想到被退回来了。“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写,只能表明一下我对党组织的衷心和崇拜,后来才知道志愿书怎么写。”

“1971年7月1日我入了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功夫不负有心人,入伍不到两年的沈玉华,在特殊的日子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和当合格战士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入党之后,我将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中,抓基层,做实事,为老百姓谋幸福。”

1979年,作为连队指导员,沈玉华被派去天津进行国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房顶做支撑用的跨梁一侧突然倾斜,跨梁下还有十几名战士在打地基,沈玉华眼疾手快,迅速冲上去抱住了十几米高、一百多斤重的方木,等大家躲开后他才松手,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之后,沈玉华服从组织安排,到原宣化炮兵学院学习。“当时学院要开展‘优等生’评选活动,那我就是为了当优等生去的。”两年时间里,20多门科目考核,全部都获得优秀,按照百分之三的比例“优中选优”,他最终从100人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等生”。“学习要有目标”,这是沈玉华一直坚守的态度。

1995年,沈玉华服从分配回到了家乡南通,转业到原南通工学院工作。来到新岗位,沈玉华仍然恪尽职守,“我认为,当兵有自身的优势。第一个是干什么都要干好,第二个是作为政工干部,我有自己的‘方法论’。”在学校工作的18年里,沈玉华先后做过后勤、党办等岗位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3年,沈玉华到龄退休。这时,当初与他一起入伍的战友向他抛来了上市公司岗位的“橄榄枝”。他拒绝了战友的好意,选择继续留在学校,服从组织给他安排的关工委工作。

加入关工委队伍后,沈玉华以身作则,通过参加“谈心屋”“春雨讲师团”“ 党建督导”等平台活动,聚力培养时代新人,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2017年底,他以关工人的政治敏感性,搭建了“学习青年习近平,争做时代好青年”主题教育平台,引导青年师生听党的话、跟党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将学习视为一种追求,反复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走进延安》等书籍,并搭乘朋友自驾车赴梁家河参观学习。他认为,学习党的思想,既是内在,也是外在。这几年间,沈玉华围绕“学习青年习近平的青春奋斗史,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题,先后做了30余场讲座,为青年学生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知青岁月,为青年学子励志成才提供了光辉榜样和生动教材,将红色精神传播于青年一代,勉励同学们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不做‘三流’之事”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虽已退休,他对工作仍旧一丝不苟。作为离退休党工委第四党支部书记,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首位,先后带领党支部成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28次,以实际出发,积极举办各项活动。在全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六有一提升”检查中,他所在的支部台账资料是最齐全的。

“我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党已经深深融入在沈玉华的血液里。虽已年入古稀,他仍旧以最饱满的热情在党的事业中发光、发热。

(校报记者 范苏  校报学生记者 李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