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同志园地  银发风采
终身不渝追随党——访南通大学离休党员赵暄
发布者: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发布日期: 2021-08-31 阅读人数: 149

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年,他从此与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长在党组织的领导与关怀之下,他将投身革命事业当成了终身信仰;跨越一个世纪的风雨,他用信念与坚守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他,就是南通大学离休干部赵暄。近日,我们有幸走这位101岁高龄的老人,聆听他的革命故事,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时局动荡 坚守本心

农历1921728日,赵暄出生在南通陈桥镇北郊一个佃农家中。从六岁开始学习,赵暄先后就读于南通县陈家桥初级小学校、唐闸实业小学高级部、唐闸敬儒初级中学。1937年,日寇进攻,南通沦陷,赵暄初中毕业后辍学一年,两年后又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三临时师范学校。时局动荡,学校停办,赵暄的求学生涯止步在1940年的秋天。

赵暄上中学时,曾亲眼目睹日寇抢掠。当时日军据点里新添了人员,被子不够用,鬼子们就到农户家里抢夺被褥,甚至逼迫学生搬运被子。那是赵暄第一次近距离目睹日军横行,那样的愤怒感不论时隔多久都能够清晰记得。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赵暄迫切想为革命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19415月,赵暄主动加入南通县革命工作,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工作,通过印刷、发放传单,宣传口号,张贴标语,发表文章等方式宣传党的思想主张。除此之外,赵暄等人也为新四军搜集重要情报,以便军部及时掌握敌方信息。为了更好地传播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他还先后中共华东局党校、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班学习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基础知识、苏共党史、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系统理论知识等课程。

1942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与领导下,赵暄亲手创办了南通县朱家店小学。创办初期,学堂内物资稀缺。为了提供相对完善的学习环境,方便教学,赵暄伐倒自家大树,亲手制作了18张课桌。1943年,朱家店小学从初级小学发展扩大成为一所单轨六年级的完全小学,解决了当地适龄儿童读书难的问题

管理小学这份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赵暄革命者的身份,他在暗中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多年的革命事业锻炼了赵暄的意志,更坚定了他入党的决心。

 

一心为党 甘于奉献

19467月,赵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光荣的,也只有这样,我才能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被问及入党初心时,赵暄如是说。

1947年初的城闸武工队只是一支仅有八、九人的小型武装工作队。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后斗争形势日渐尖锐,亟需巩固敌后斗争势力。鉴于赵暄对通西情况熟悉,又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组织决定派他前往武工队协作工作。

武工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城闸一带及南通城敌军调动情况,从而掌握敌军动态;了解当地敌伪组织状况,并联系发动当地群众开展斗争。相对敌人而言,赵暄等人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他们在暗处做工作,明处也不能不提防反动派。岁月峥嵘,回忆起武工队的点点滴滴,赵暄的眼中满是沧桑。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昔日战友的名字:“林克、沈保华、卞奎生……”他们曾经在一起同生共死,这些名字是深深刻在心底的。时至今日,他还清晰地记得那些年与战友并肩战斗的情景。进入通西后,武工队分成若干小组分布各地进行工作,不久在陈家桥河北活动的一个小组出事了。卞奎生在转移阵地时不幸被敌人抓住,开始敌人逼他供出其余同志的活动地点,他始终口如瓶坚决不从,敌人用铡刀将他一只脚砍了下来,他仍然拒绝敌人的要求,敌人又把另一只脚也砍了下来了,最后他在“随你杀,随你剐,共产党万岁!”的壮烈口号声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友的牺牲不断激发着赵暄的革命斗志。而在他投身革命事业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妻子的默默支持。妻子戴尔惠19岁便参与了革命,从事过许多妇女工作,曾多次成功掩护丈夫行踪。当时,国民党还乡团时常出没,抓捕共产党员。为躲避抓捕,赵暄白日里不敢归家。一天夜里,赵暄回到家中,他的行踪被人泄露,乡团的逮捕人员即刻上门搜查。情急之下,赵暄躲进。还乡团的人来盘问:“你家几个人?”妻子回答:“两个。”还乡团的人以为是她和赵暄,又咄咄逼人道:“还有一个在哪?”妻子急中生智,说道:“那不就在床上吗?”对方一看,原来是赵暄与戴尔惠刚出生不久的儿子。还乡团的人无奈,询问一圈后便离开了,赵暄因此躲过一劫。

“日子是在困难中度过的。”赵暄这样形容那段时光。然而,一路的坎坷不仅没有击垮这位一心向党的革命者,反而更加让他的信念在艰苦与磨难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20世纪70年代,久经动乱后的南通能源告急,城乡工业生产都陷入了困境。为脱离目前处境,各地开展采煤工作。赵暄接到上级通知,要求他前往南通地区驻徐州煤矿指挥部主持全面工作。得知消息的亲朋好友都为他担心,一文人,如何能够在冰天雪地的徐州大地做煤矿指挥这样的工作?然而,赵暄毫无怨言,毅然奔赴徐州。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党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组织让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永远都要克服万难完成党布置的任务。”

就这样,赵暄来到山矿崎岖的徐州。虽为指挥人员,赵暄事事亲力亲为,与矿工们无数次深涉在巷道内,风雨无阻。他们是资源的开拓者,更是江河大地上最可爱的人。

文化大革命之后,南通师范专科学校重建,南通地委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赵暄调回南通。时隔多年,赵暄从徐州再次回到家乡,满腔热忱的他很快投入到新工作中,并担任南通师范专科学校主持全面工作的副书记兼副校长,一直工作到1984年正式离休。

 

退而不休 余热生辉

听从党的指挥,投身革命事业,是赵暄终身的信仰,也是他一辈子在做的事情。

工作44期间,赵暄担任过南通县第一任民众教育馆馆长、南通县委常委委员、纪检会书记、海安县委书记处书记,南通地委党校副校长、南通地区驻徐州煤矿指挥部副指挥等职。

离休后,赵暄参加组建了“南通市离退休干部传统教育报告团”“南通市老年大学”“南通市老干部花卉协会”等组织。他还喜爱上了桃核雕刻。二十余年来,他凝神屏气,用刻刀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渡江战役船队、神舟5号飞船、奥运吉祥物福娃系列、猴子乐队唱响反腐倡廉……这些核雕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十年前,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已经90高龄的赵老精心制作了桃核雕刻作品《南湖红船》和《党徽》,在桃核上刻上“中国共产党万岁”字样,还以桃核雕刻作品《革命火炬》《天安门前的华表》等做衬托,组合成一件寓意深远、气势磅礴的核雕组合作品,并拍照赠送给党组织,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美好祝愿。

“这些年,我对党的感情更深厚了。”赵暄的眼眶有些湿润从我参加革命到现在,八十多个年头过去了,我们这一代人也老了,但每每想起了烈士们的往事,我们又焕发青春,热血沸腾,革命斗志更加坚强起来。烈士们的革命主义精神照亮了通向社会主义的大道,我们幸存者要永远踏着他们的血迹,奋勇前进,永不停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告慰烈士们的在天之灵。

看着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赵暄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现在不像我们当时那么艰苦了,生活条件好了。你们年轻人就像一棵棵小树苗,在党的阳光普照下茁壮成长,将来一定会比我们年轻时长得更高、更强壮。时过境迁,这位百岁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岁月沧桑,眼神却坚定而有力。

(校报学生记者 陈乐延 詹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