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南通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无数江海儿女浴血奋战,为民族独立和抗战最终胜利作出不朽贡献。暑假期间,我校学生走访了当年参加抗战的老战士们,聆听他们的峥嵘岁月,重温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从老战士们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激励通大学子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谈到从前,江子安总是喜欢从1943年说起。对他来说,那是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人生中最神圣而光荣的时刻。那一年,年仅17岁的江子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奋斗在南通市地下党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尽管他不曾亲赴沙场,也不如其他抗日英雄般战功卓著,但他通过勇气和智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壮美篇章。

目睹山河破身自踏征程

1937年8月1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仅一个多月,南通城就遭到了日机的空袭。次年3月17日南通沦陷。烧、杀、抢、掠,排在第一位的“烧”是毁灭得最直接最彻底,也是日军用得最多的方式。日军的燃烧弹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到处都是瓦砾废墟,国破家亡的老百姓在绝望地哭号。目睹日军的残忍屠戮与血腥杀害,江子安的心中开始埋下反抗与救国的种子。

1942年,江子安在南通中学任教,思想进步的他受到了校内共产党员林克、曹从坡的的注意,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林克同志的影响下,江子安阅读了《大众哲学》、《西行漫记》等书籍,从思想深处意识到革命之于中国,就如水之于鱼一般重要,并从心底里生发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

1943年初至1944年2月,这段时期是苏中地区抗日斗争最为艰苦的僵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针,多次进行“军事清乡”。正是在这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江子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组织的安排下,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胸藏报国志埋名凝铁流

1944年1月,日伪“延期清乡”局部得逞后,又开始了所谓“高度清乡”,成立了“清乡主任公署”、“特工站”等一系列庞大的“清乡”机构。企图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等手段,彻底封锁并摧毁我根据地,深入中心区,增筑据点,实行分割封锁,压缩我抗日军民的活动范围。在尖锐、残酷的斗争中,一些领导干部被捕杀,反“清乡”斗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

在根据地被封锁的严峻形势下,为了配合物资的运输以及情报的传递,上级组织将江子安安排在当地土产所工作,土产所管理着当时根据地的食品以及其他重要物资,安全保护要求很高,同时当地也是信息交换、人员往来最为密集的地区。“日伪、军统、中统特务经常在这里接头,进行情报的交换,对苏中抗日根据地产生极大的威胁。我们必须阻止他们。”江子安深知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破除敌人的封锁,负责对物资运输进行检查与许可的他,常常要与敌人特务周旋,保障物资的安全并巧妙地将物资运送到抗日前线。有一次,日伪特务企图彻底切断我军的物资供应,土产所便成为了先行攻击的目标,他们乔装打扮,妄图偷偷混入土产所,销毁物资。江子安识破后,想尽办法,拖延住敌人,一直等到上级组织的援助,彻底粉碎敌人的阴谋。

1944年4月各地特工站解散,江子安的工作重心转向文艺宣传。他通过组织文艺演出与表演,向当时的青年人宣传抗日救亡,吸纳积极分子进入文艺社团,传帮带式地教育影响青年学子。受到先进思想感召的青年们,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救亡图存、抗日救国的滚滚洪流中来。

半生勤播撒化为桃李园

南通沦陷后,日军率先控制了南通市的各所学校,江子安所在的南通中学也不例外。“鬼子在学校里教孩子们日语,宣传‘大和精神’,学校里的图书和仪器也都被毁得差不多了。”江子安说日军想要通过这样的形式消除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暴行,愤怒的教职工无力阻止,多数人选择了迁移。

1942年,满腔愤慨的江子安在林克、曹从坡的介绍下,来到了根据地学校。根据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他们采用新式课本,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素养,看着孩子们积极阳光的笑脸,江子安第一次明白了教育的意义。

抗日战争结束后,江子安一直在学校任职,期间还做过记者,也曾在各地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不管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授课,还是拿起笔杆子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江子安将这一切都视为教育:“我的工作是不固定的,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坚决不能让鬼子的奴性教育和愚民政策得逞。”

在原南通工学院工作期间,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江子安组织创办了各类工厂,将其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当时的很多工厂虽然允许学生参观,但不让碰,条件太受限制了,哪有我们自己办的方便啊!”江子安的工厂对学生一向特别宽容,只要能让学生学到东西,是否盈利对他来说并不重要。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当时来说非常先进。

教育这条路,江子安一走就是大半辈子,“共产党员”这几个字,让他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1986年退休后,江子安依然心系教育,受邀在学校离退休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给青年学子上党课、开设革命传统教育讲座等。二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优秀党员,在江老的教育熏陶下,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他,在学校与家人的极力劝阻下退居二线,在家静养,默默关心着自己倾尽半生心血的教育事业。

“不改初衷,坚守信仰”可谓是江子安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学生们的谆谆教诲。回首他的一生,无论是默默隐名的地下斗争,还是对教育事业的不懈垦荒,这一切都包含着一位共产党员最高的操守,彰显着一名革命者的使命与担当。

(校报学生记者魏熙吕新颖)